Posts

今日電腦?明日科技?

今日電腦?明日科技? 電腦由1946年發明到現在,經過了幾次「 進化」:mainframe computer, micro computer (或叫personal computer), portable notebook computer,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(PDA), mobile phone, smartphone。現在的手機,結合了電話和電腦功能,都叫smartphone。所謂的「長者機」,都是smartphone,能拍照和聽音樂。 Internet由1970年代開始,到2000年已「全球化」,手機、平板電腦都可接上,廣義來說,幾乎所有電子裝置(甚至部分電器),能接上WIFI的,都是Internet上面的一個「點」,只差中間有沒有「牆」隔開。電腦和Internet結合,產生無窮的威力。 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早在電腦發明後就開始研究了,當時發展出專家系統,到後來能處理人類語言(自然語言處理、機器翻譯),幾種電腦技術結合一起,才有了近兩年興起的ChatGPT。後現代,更有跨學科、跨領域的合作研究,把各種後現代技術熔合一起,改變人類歷史的進程。 技術本身是中性的,但使用的人不是。是善用還是「惡用」,在乎人心。再深入思考,人腦設計出來的,並非那麼完美:AI到將來會有意識嗎?今天我們對人腦、意識的認識還有很多不足之處,AI會有自由意志嗎? 科幻電影和小說都有電腦掌管世界之說,我個人認為是有很大可能的。今天已踏上沒有電腦不能生活的年代了,科技是條不歸路,廿一世紀最後幾十年,又會是什麼光景呢?下一代能否適應沒有電腦的生活?假如能源不足,一段長時間沒有電(天災人禍),我們的生活就要倒退幾十年了。 by cmlai 2024-05-24 https://cmlai1218.blogspot.com/?m=1 https://hkese.net/@cmlai1218_j8k

重要優先

重要優先 有沒有為生活上的事情排次序? 重要性?優先性? 1 財富 2 健康 3 智慧 4 人倫 5 名利 6 工作 7 快樂 8 吃喝 9 其他 人一生要追求的,或者叫人生目的和意義,是什麼呢?我有什麼理由要活下去呢?什麼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? 在每天不住地循環地生活,有時感到無奈,因為不但自己要活下去,也為別人(特別是家人)活下去,有太多的「不得不」,除非把自己的重要性和優先性放到首要位置:寧願自己一個人活,也不想為別人而活。在世上孤單一人,勝過跟別人一起,自己的財富一切,獨享而不留他人,直到臨終也是一樣,不會後悔。 人的選擇和決定,表面看來是自己的,難道不受社會、他人影響嗎?不受自己過去經歷影響嗎?更重要的,是個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,信仰和哲學,決定了一個人的選擇和意向,也直接和間接影響他的命運。我不認同基因、遺傳決定一切,還有許多的偶然、後天努力、思維改變而影響命運,傳統的「性格決定命運」只是其中一項因素。 像上列這類抽象的觀念,可以看成是「個人哲學」,主宰著人的一切。很多人會把幸福快樂放在首位,沒有什麼人會覺得「使命」比個人生死命運更重要。我最終是為了什麼?吃喝玩樂,就這樣過一生嗎?不去尋找意義、使命,我認為生和死並無分別。假如將來有一天,我的腦退化了,不能思考、記憶,到時連什麼是活著也不知道。 財富固然是重要的,但相對健康,就比下去了。我個人認為,最重要和優先的,「智慧」是不二之選。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麼?名醫:財富不是快樂指數最重要指標 https://health.gvm.com.tw/article/92333 人生最重要的10件事 https://vocus.cc/article/6325dab2fd897800018d0402 人生中,一件最重要的事,一個最重要的人 https://www.eslite.com/product/1001259232372007 人生中,最害怕的三件事,你最怕哪件? https://m.sohu.com/a/258048046_176000/?pvid=000115_3w_a 克服恐懼的三個秘訣 https://www.levelmind.hk/articles/61 by cmlai 2024-05-20 https://hkese.net/@cmlai1218_j8k https://cmlai1218.blog

帳戶

帳戶,帳號,Account 帳戶,「帳」或作「賬」,是紀錄之意。既有帳戶,就有其落籍之處,不能獨立存在,是有寄存的主體。主體可以是最傳統的帳簿,也可以是銀行、現代化的電腦系統。在另一邊,是帳戶的主人/擁有者:[主體]—[帳戶]—[人]。 帳戶中通常有主人的個人資料,特別是「密碼」,就是一條門匙,開啟門後的、屬於主人的東西。電郵、放在雲端的資料、金錢、檔案、照片等。因保安原因,還要多一條鑰匙,就是電話號碼(電話號碼也可以算是帳戶)。當有人用門匙開門,就即時用電話通知主人,有人開門,這人是你嗎? 而主體,就是寄存的地方,好像我們居住的大廈,大廈內有許多層,每層有許多單位,就是大廈裡面的座標(位置),用不同的數字分開不同的單位,絕不能有兩個單位用同一號碼。銀行帳戶、電郵帳戶也如是,如果有人佔用了某一號碼,別人就不能使用同一號碼(帳戶)。不同的是,電腦系統接受用英文字母和數字組合的「門牌號碼」。很自然的,有門就有鑰匙,這條鑰匙(密碼)絕不能給別人。 在以前,門牌號碼加鑰匙就夠了,不過為了更安全,大廈需要主人的手機號碼,做多一重保安。對現代有大量的網上帳戶而言,這電話號碼除了保安,也有很重的商業意味,用作推銷。 手機取代了以前的電腦,商業化的網購,多添了不少帳戶。有帳戶就有密碼,一人擁有多少帳戶,就有多少密碼,散佈在不同的電腦系統中。有沒有想過,萬一互聯網大亂、或長久沒有電源供應,會有什麼後果?密碼給人盜用,後果更嚴重。 一個帳號給了某人,就算給刪除了,該帳號也不會分配給其他人,即使用戶去世也如是。在電腦和互聯網未普及的年代,帳戶除了銀行,其他地方很少會有。在智能手機世界通行後,手機本身已經是一種帳戶,需要用戶登入。如I-Phone、三星、華為等,都要用密碼才能使用。而網上的Google、Yahoo等是網站的帳戶,手機和電腦都可以登入。手機主人可以在手機上多加一個訪客帳戶,在Google同樣也可多加一兩個。管理不同的帳戶,用作不同用途,於是一個人在網上就有多重分身。 因為帳戶是跟人的,刪除帳戶並不等於人的消失/死亡,帳戶內的資料未必一同消失。當換手機時,資料只是從一部機轉移到另一部機:硬件(肉體)死了,資料(靈魂)仍存於網上,在另一部手機中恢復(復活)。網上的世界雖然是虛擬的,但一定要有實體寄存,存儲裝置是有期限的,資料就不斷地轉移和備份,在越來越先進的存儲裝置中。 帳號是很

時間 (1)

時間 (1)  時間是什麼?  時間是生命的流逝。  時間到了最後,  留下什麼呢?  不經不覺又一年 似是一載加一載 天上星辰添半歲 人間山水月復月 Douwe Draaisma Why Life Speeds Up As You Get Older: How Memory Shapes Our Past 為什麼年紀愈大,時間過得愈快:從心理時間的祕密,到記憶如何形塑我們的一生 譯者: 張朝霞 漫遊者文化 2023 時間2 https://cmlai1218.blogspot.com/2024/04/2.html?m=1 by cmlai 2024-04-13 https://cmlai1218.blogspot.com/?m=1 https://hkese.net/@cmlai1218_j8k

時間(2)

時間(2) 2024-04-18 我們平日常說的日期、時間,指的是日曆上的日期及鐘錶上顯示的時刻。所以這個「時間」,準確地說是「時刻」:「日期、時刻」,是時間線上的一點。 由時間線上的一點,順著時間箭頭到另一點,叫「時段」。短的時段不足1天(24小時),長的可能以日、以月、甚至以年計算。 因為日出日落,1天是自古以來各民族共用的觀念。1天開始的時間,有的是日出,有的是日落,近代由於天文學的發展,劃一由半夜12時開始,稱為0時(00:00:00)。 必須明白一點,日曆和鐘點,都是人為劃分的,在時間線上刻劃出明確的時間,好像長度的公里、公尺、地球表面的經緯度一樣。在宇宙尺度(宏觀)上,天文學用「光年」,指光用1年時間走過的長度。微觀尺度(原子以下)用「埃米」Å,1Å等於10^(-10)m=0.000 000 000 1m,而最短的時間是「大約10^(-43)秒」,稱為「Planck's time」。 日常生活,單位是「年月日時分」,以「日」為基準。無論是向更長的延伸「月年」,還是更短的細分「時分」,都是以人的感知為中心。在感觀以外,都是由科學儀器測量的。宇宙年齡137億年是計算值,日後有可能修改。 現代以跨過0時為下一天,這是人為的、天文學上的劃分。「1天24小時」是一個時段,既可以用0時開始,也可以用其他時刻做開始,而這時段是橫跨兩天的。 以上是以天文學和日常生活的觀點出發的。如果從生命的角度看,出生時刻和死亡時刻是上邊界和下邊界,中間是有許多時段可以劃分的。根據一般事物的發展規律,可分成「成、住、敗、空」四階段。當然也有其他劃分方式,如常見的「履歷表」,也有如人物傳記中常用的年表。 畢竟,橫跨時段,是宇宙規律,誰能違反? 關鍵詞: 時間  時刻  時段  日期  1天(1日)  0點  時間(1) https://cmlai1218.blogspot.com/2024/04/1.html?m=1 by cmlai 2024-04-18 https://cmlai1218.blogspot.com/?m=1

國號及其他

國號及其他 中國的朝代,本身就包括了時間和空間(地理疆界),時間有上邊界和下邊界:即立國及亡國,在上下邊界之間,空間(地理疆界)會變大或變小。 比朝代更準確的叫法是國號,如「(李)唐」,就好像是一個事件。 某一事件/物件,有它的創立人/發明者/創作者,有建立時間、修改時間、甚至消亡時間,再加上空間(地理信息),完整地記錄時間、空間、人、物的變化。中國朝代表,也可以換成物品的發明表,如 相對論、愛因斯坦、1905、德國 本草綱目、李時珍、明朝、中國 電腦、Mauchly & Echert、1946、美國 當然,各項資料還可以詳細些,變成可讀的歷史資料:一篇或一本電腦發展史、《本草綱目》的來龍去脈(何時、何地、何人、何物、如何、為何)。 在地球上發生的事,本身是部超巨型的歷史百科全書,甚至超出歷史的範圍,連科學、哲學、社會等所有科目都包括了進去了。 中國朝代 https://cmlai1218.blogspot.com/2024/03/blog-post_29.html?m=1 by cmlai 2024-04-03 https://cmlai1218.blogspot.com/?m=1 https://hkese.net/@cmlai1218_j8k

中國朝代

中國朝代 國號 立國者 立國日 亡國日 亡於 註 夏 禹,姒姓 BC 2070 BC 1600 商 商 湯,子姓 BC 1617 BC 1046 周 周 姬發 BC 1046 BC 256 秦 (西周) BC 1122 BC 771 (東周) BC 770 BC 256 *春秋 BC 770 BC 476 *戰國 BC 475/403 BC 221 *(西周)晉 BC 11世紀 BC 434/403 三家分晉:韓趙魏 (戰國)韓 *BC 434/403 BC 230 秦 (戰國)趙 *BC 434/403 BC 228 秦 (戰國)魏 *BC 434/403 BC 225 秦 (戰國)楚 *BC 11世紀 BC 223 秦 (戰國)燕 *BC 11世紀 BC 222 秦 (戰國)齊 *BC 11世紀 BC 221 秦 秦 *嬴姓 BC 905 BC 207-11-17 漢 漢 劉邦 BC 202-02-28 AD 220-11-25 (西漢) BC 202-02-28 AD 8-01-10 新 新 王莽 AD 9-01-10  AD 23-10-06 漢 (西漢) AD 23-10-07 AD 25-08-04 (東漢) AD 25-08-05 AD 220-11-25  魏 *三國 魏 曹丕 AD 220-12-11 AD 266-02-04 晉 (蜀)漢 劉備 AD 221-05-15 AD 263-12-23 魏 吳 孫權 AD 222 AD 280-05-01 晉 晉 AD 266-02-04 AD 420-07-10 (西)晉 司馬炎 AD 266-02-04 AD 316-12-11 漢趙(十六國之一) (東)晉 司馬睿 AD 317-04-06 AD 420-07-10 宋 *五胡十六國 AD 304 AD 439 *南朝 (劉)宋 劉裕 AD 420-07-10 AD 479-05-31 齊 齊 蕭道成 AD 479-06-03 AD 502-04-30 梁 梁 蕭衍 AD 502-05-01 AD 557-11-12 陳 陳 陳霸先 AD 557-11-16 AD 589-02-10 隋 *北朝 (北)魏 拓跋珪 AD 386-02-20 AD 535-02-03 分裂成東西魏 東魏 高歡 (元善見) AD 534-11-08 AD 550-06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