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April, 2024

時間 (1)

時間 (1)  時間是什麼?  時間是生命的流逝。  時間到了最後,  留下什麼呢?  不經不覺又一年 似是一載加一載 天上星辰添半歲 人間山水月復月 Douwe Draaisma Why Life Speeds Up As You Get Older: How Memory Shapes Our Past 為什麼年紀愈大,時間過得愈快:從心理時間的祕密,到記憶如何形塑我們的一生 譯者: 張朝霞 漫遊者文化 2023 時間2 https://cmlai1218.blogspot.com/2024/04/2.html?m=1 by cmlai 2024-04-13 https://cmlai1218.blogspot.com/?m=1 https://hkese.net/@cmlai1218_j8k

時間(2)

時間(2) 2024-04-18 我們平日常說的日期、時間,指的是日曆上的日期及鐘錶上顯示的時刻。所以這個「時間」,準確地說是「時刻」:「日期、時刻」,是時間線上的一點。 由時間線上的一點,順著時間箭頭到另一點,叫「時段」。短的時段不足1天(24小時),長的可能以日、以月、甚至以年計算。 因為日出日落,1天是自古以來各民族共用的觀念。1天開始的時間,有的是日出,有的是日落,近代由於天文學的發展,劃一由半夜12時開始,稱為0時(00:00:00)。 必須明白一點,日曆和鐘點,都是人為劃分的,在時間線上刻劃出明確的時間,好像長度的公里、公尺、地球表面的經緯度一樣。在宇宙尺度(宏觀)上,天文學用「光年」,指光用1年時間走過的長度。微觀尺度(原子以下)用「埃米」Å,1Å等於10^(-10)m=0.000 000 000 1m,而最短的時間是「大約10^(-43)秒」,稱為「Planck's time」。 日常生活,單位是「年月日時分」,以「日」為基準。無論是向更長的延伸「月年」,還是更短的細分「時分」,都是以人的感知為中心。在感觀以外,都是由科學儀器測量的。宇宙年齡137億年是計算值,日後有可能修改。 現代以跨過0時為下一天,這是人為的、天文學上的劃分。「1天24小時」是一個時段,既可以用0時開始,也可以用其他時刻做開始,而這時段是橫跨兩天的。 以上是以天文學和日常生活的觀點出發的。如果從生命的角度看,出生時刻和死亡時刻是上邊界和下邊界,中間是有許多時段可以劃分的。根據一般事物的發展規律,可分成「成、住、敗、空」四階段。當然也有其他劃分方式,如常見的「履歷表」,也有如人物傳記中常用的年表。 畢竟,橫跨時段,是宇宙規律,誰能違反? 關鍵詞: 時間  時刻  時段  日期  1天(1日)  0點  時間(1) https://cmlai1218.blogspot.com/2024/04/1.html?m=1 by cmlai 2024-04-18 https://cmlai1218.blogspot.com/?m=1

國號及其他

國號及其他 中國的朝代,本身就包括了時間和空間(地理疆界),時間有上邊界和下邊界:即立國及亡國,在上下邊界之間,空間(地理疆界)會變大或變小。 比朝代更準確的叫法是國號,如「(李)唐」,就好像是一個事件。 某一事件/物件,有它的創立人/發明者/創作者,有建立時間、修改時間、甚至消亡時間,再加上空間(地理信息),完整地記錄時間、空間、人、物的變化。中國朝代表,也可以換成物品的發明表,如 相對論、愛因斯坦、1905、德國 本草綱目、李時珍、明朝、中國 電腦、Mauchly & Echert、1946、美國 當然,各項資料還可以詳細些,變成可讀的歷史資料:一篇或一本電腦發展史、《本草綱目》的來龍去脈(何時、何地、何人、何物、如何、為何)。 在地球上發生的事,本身是部超巨型的歷史百科全書,甚至超出歷史的範圍,連科學、哲學、社會等所有科目都包括了進去了。 中國朝代 https://cmlai1218.blogspot.com/2024/03/blog-post_29.html?m=1 by cmlai 2024-04-03 https://cmlai1218.blogspot.com/?m=1 https://hkese.net/@cmlai1218_j8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