颱風
颱風 2025-09-28 所謂「颱風」,籠統地說是「熱帶氣旋」。最初是一股熱帶擾動 tropical disturbance, 然後是低壓區 tropical depression, 再而熱帶風暴 tropical storm,這時候才被命名,如Ragasa (港譯樺加沙)。這時看它是否能吸收能量,進而成為颱風、超級颱風。當然,它過了巔峰後就往回走,登陸後能量一直減弱,最終變回低壓區,再而消散。 颱風中心是風眼,風眼壁 eyewall 是颱風風力最大的地方,這風力一般都會報道出來,風眼的移動速度,就是整個颱風向某方向 (如西北偏西) 的移動速度(Ragasa幾乎全程都是22km/hr)。風眼直徑一般是幾十公里,不過也有更大的。超強颱風有時會換風眼 eyewall replacement,換完後往往比之前更強。不過Ragasa在換完後跟之前的一樣(230km/hr),即是它換眼失敗;在換眼過程,它眼壁的風力是稍為減弱的(220km/hr)。 颱風的高度是對流層的頂部,上面是平流層。當外面的風不斷向風眼捲進去,到風眼壁時就往上爬,上了平流層,然後再向外走。北半球的颱風是逆時針向內轉動的,風到了平流層就順時針向外走。 颱風沒有明顯的邊界,不過可以用等壓線和風力等級去判斷颱風的半徑。一個大氣壓約是101.3kPa,當氣壓到了這數字,或風力比45km/hr低的地方,可以算是邊界範圍。Ragasa最大時的直徑,橫跨整個廣東省沿岸。 對地球表面某地點,如呂宋、台南、香港、澳門等地方,會因颱風的走近和遠離發出警報,讓居民及早做到準備。警報系統各地不同,香港和澳門較接近,中國使用顏色,菲律賓使用數字。而警報系統有其歷史沿革,可以只是一至四級警報,也可以去到六七級警報。 風力和風速是使用同一單位的,是指風移動的速度,有方向。可以參考蒲福氏風級表,對照一下颱風的等級、警告等級的數字。看數字能準確描述風力,而所謂「熱帶風暴」、「颱風」、「颶風」等名詞都有地域性的定義,如香港在2009年才加上「強颱風」、「超強颱風」,這些字到東太平洋及大西洋都變成了hurricane。 颱風是空氣、水、熱合成的系統,還得加上地勢(山勢),它似乎是把一團空氣圍住了,不斷向外吸入空氣,捲到風眼壁,上平流層才放出來,完成一個循環。有時我懷疑,颱風的重量集中在哪裡呢?會是風眼壁嗎? 颱風,可以說是風水之學,當然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