曆法(時間3)
曆法(時間3)
曆法關乎如何紀年、紀月、紀日。
中國傳統跟西方傳統,各國都有以王朝、帝王紀年的方法,可惜這方法在計算上很不方便。中國用干支紀錄時間,相傳在三皇五帝時已有了,但中國的信史是由商代的甲骨文開始。不知道,干支紀年有沒有逆序往前數回去地使用。
史書的紀年,一般都以朝代、帝王為經,干支為緯去紀錄年份,條理分明。一年以正月(一月)開始,若干年置閏月,這是後來曆法改革後才有的。逐年、逐月、逐日去紀事,需要一個有系統的曆法。用干支來記月、紀日,可能是後來的事。
西方的紀年,在第六世紀時,由一位修士 Dioysius Exiguus開始使用基督出生那年為元年去記年,但當時並不普及,到數世紀後才廣泛使用,以便於計年,與帝王紀年並行。
當時使用的是Julian Calendar, 每4年置一閏日,就是2月29日。那時候計算還不是很精準,後來發現4年一閏是多了一點點,直到Gregorian Calendar出現,把閏多了的一點點移除。因此,在Gregorian開始時,即1582年10月,只有21日,10月4日的下一天是10月15日,減去閏多了的10天。不過那時只有西班牙、葡萄牙、意大利、波蘭使用,跟Julian並行。Gregorian 為新制New Style,Julian 為舊制Old Style。直到英國、美國在1752年9月使用新制,當時的9月減了11天。因為Gregorian 的1700年不閏,而Julian 是閏的。直到近代,普世才使用Gregorian,也就是現在的公曆。
還要留意,曆法轉換時,年初的正月往往不能對齊,像中國的農曆對公曆,通常有二十多天到四十多天。曆法不是個簡單的系統,牽涉到日月星辰的運行,今天的宇航甚至要準確到千分一、萬分一秒,近世還有每半年或一年的「閏秒」,用以校正地球變慢的自轉。歷代各國有觀測天文的曆法專家,以校正春分點、冬至點、調整一年的長度,避免夏寒冬熱。
附上1582年10月,可看到在中國農曆是連續的日子,但在Gregorian是跳了10天的。
總括地說,曆法是人為的、紀錄時間、時刻的流逝,紀念一些要懷念的日子,好在不斷循環的時間(年份)中,啊,又到生日了!
Leofranc Holford-Strevens:
The History of Time :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
時間的歷史
蕭耐園譯
牛津2021
附圖的網址連結
by cmlai
2024-07-04
https://cmlai1218.blogspot.com/?m=1
Comments
Post a Comment